暨南大学法学院/知识产权学院师生赴贵州榕江侗寨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普法实践

发表时间:2023-08-14 文章来源:法学院

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,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发挥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使命担当,7月31日-8月6日,暨南大学法学院/知识产权学院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

本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林健和领队,王爱华副教授、学生党总支副书记梁森、团委书记李志以及8名本硕博内招生和外招生同学组成贵州榕江社会实践普法团,在榕江县委常委、县人民政府的协助下,在当地团委和司法所的配合下,走进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,深入调研大利村的法治情况,送法进村,用脚步丈量法治责任,用实干诠释法律人担当。

矗立在大山深处的大利侗寨鼓楼下人头攒动,将鼓楼围得里三层外三层。其中既有拄着拐杖的老人,又有还在上学的少年;既有扛着锄头的中青年,也有背着婴儿的妇女。在村干部及队员的宣传下,村民们早早便来到鼓楼,等待普法宣讲的开始。



普法团选取与村民息息相关的生活例子,以小品的形式呈现法律故事,从相邻关系到买卖纠纷,再到寻衅滋事等,以案说法。村民被通俗易懂的小品情节所感染,又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。在与大利侗寨村民的互动中,师生通过有奖问答和游戏,让在场的居民积极参与到这场“法治课堂”中。同时,现场派发了近百册《民法典》,将民法带进村民生活,激发大家学习《民法典》的热情。

在结束了普法宣讲之后,普法团师生以问卷调研的形式,一家一户到居民家中开展法治调研活动。在与村民的交谈中,队员不仅了解了大利村民目前主要面临的法律问题,调研了当地的法治情况,还就村民关心的法律问题逐一解答,为村民提供“送法到家”的法律服务。

本次普法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、将理论用于实践,也将法律知识送给大山深处的群众,增强群众法治观念,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和乡村振兴。据悉,暨南大学法学院/知识产权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普法团还就榕江县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、“村超”’品牌保护等方面与相关部门座谈,开展实地调研,活动结束后将形成专业的调研报告,反馈给当地政府,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,促进法治建设。

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


图文:李志

初审:梁森

复审:朱子木

终审发布:林健和